生鮮電商大家并不陌生,從2012年開始,就有大量的生鮮電商創業平臺崛起,但是很快就消失不見。究其原因,就是因為生鮮消費的即時性非常強,傳統的物流實現需要3天左右,時間長,而且全程需要冷鏈運輸,成本高,所以很難競爭過周邊的小店。
但是,從2018年開始,生鮮電商創業以另外的形式重新殺入市場。比如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樣板盒馬鮮生、騰訊投資的超級物種、京東到家、蘇寧小店等,新零售模式成了其代名詞。
生鮮電商創業是否還有機會?新零售模式又是如何賺錢的呢?這里把市場上的生鮮玩家分為四類:
之前很多人一直認為做生鮮電商創業,不可能有既有產品又有現成流量的商家。因為有產品資源的商家,很多都是傳統的生產商、批發商、零售商,他們都沒做過電商,怎么會有電商流量?
其實流量不一定指電商流量,線下流量也算。比如一家開了很多年的水果連鎖店,就有大量的老顧客,只有通過價格優惠策略,很容易就把線下的流量轉化為電商流量。
這種企業做電商,成功率非常高。他們有貨源優勢,也就意味著可以把控產品品質,還有成本優勢,而且懂得生鮮市場的規律,比如季節周期、保險周期、銷量、價格等。而且因為有現成的流量支持,不需要燒大錢做推廣。
很多人會說,這些企業線下就非常成功了,為什么要費時費力做電商呢?
1、沉淀老用戶。用戶使用App下單就能自動成為會員,會員消費就能積累積分,積分越多優惠越高,也越不容易流失,這樣就可以沉淀忠實用戶群,不怕競爭對手挖走。穩定的客戶群對生鮮企業重要性,行業內的都清楚。
2、建立標準化產品系統。傳統的門店,大家挑挑選選,終剩下一堆品質差的生鮮產品很難處理。而電商是標準化模式,用戶下單自動配送,不存在挑選環節。
3、拓展產品品類。門店的品類越多,用戶越愛逛,但是實體店的空間畢竟有限。而且品類多管理難,需要不停的補貨,還要處理客戶挑選剩下的,非常麻煩。而電商平臺,品類可以無限填充。
4、拓展用戶半徑及使用場景。門店90%的生意來自周圍三公里,生意有限。而電商平臺,可以將生意擴展周邊十公里。用戶隨時隨地可以下單購買,不再集中回家的路上,在辦公室就能下單訂水果。
5、提升宣傳效果。在電商平臺都可以以精美的圖文視頻形式,綜合展示產品特點。新產品信息、活動優惠,也可以推送給用戶,宣傳效果非常好。
6、速度快。對比傳統的電商,因為客戶都來自于周邊,所以不需要冷鏈配送,30分鐘就能送貨上門。
有產品資源的大部分生鮮電商創業者都是傳統的商家,比如生產商、批發商、零售商,他們不會花大錢做推廣、玩補貼,那么如何做生鮮電商呢?
其一:把電商平臺當做一個管理工具,方便批發商、渠道商等下單。電商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統計、訂單管理工具,不怕記錯賬,降低溝通成本。
其二:當你擁有貨源優勢的時候,可以不需要考慮流量問題,因為有流量電商平臺為了變現,會主動邀請你合作,把流量分配給你,合作賺錢。
這種生鮮電商創業者屬于平臺類的玩家,類似于天貓、京東等,他們提供平臺,只需要把流量做大,坐收入駐費、交易傭金等。
目前,在很多三四線及縣城市場,有很多自媒體平臺及同城生活通App,打造一個包含同城新聞、社區交友、商家服務等于一體平臺,獲取足夠的終端用戶后,通過招商入駐賺錢。因為地域性特征明顯,生鮮電商很容易做起來。
早期很多垂直類的生鮮電商平臺,因為走得是純電商路線,沒有門店支持、沒有現有流量支持,企圖通過大面積燒錢打開市場,但是不懂市場規律,所以只能看著巨大的生鮮電商市場陷入倒閉的浪潮。
總結
1、生鮮電商創業容易成功的就是線下實體店轉新零售模式,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,實現快速的發展,盒馬生鮮就是直接的例子。
2、做生鮮電商創業,必須抓住貨源及流量兩大要點,如果沒有,建議先從小門店、或者小的流量平臺開始。
3、生鮮的地域性和復購性很強,生鮮電商謹慎做國內性發貨的平臺,從小區域做起,抓牢客戶,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,然后在其他區域復制經驗,同樣可以做大,參考百果園。
現在,不需要編程技術,自己就能通過“應用公園”傻瓜式平臺,快速制作一個新零售類型的生鮮電商App,而且應用公園已經有多款開發好的精美生鮮電商App模板,可以直接使用。成本對比外包,可以節約9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