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,很多人在使用美團、餓了么點餐的時候,把App內的商家分享給微信好友的時候,就會自動跳轉到小程序,這樣,微信好友通過小程序進入商家查看、點餐。App、小程序作為移動互聯網兩大重量級的產品,從小程序誕生之日起,兩者的爭論就沒有停止。APP和小程序如何正確運營呢?這里給大家進行詳細的說明:
(一)小程序
1、優勢:背靠微信社交優勢,具有非常強的流量優勢;用戶不需要下載安裝,打開就可以直接使用;不占用大量的手機內存等;可以和微信群、微信公眾號、微信個人號等配合,建立微信營銷系統。
2、劣勢:功能受騰訊限制比較嚴重,產品類型單一;微信對小程序營銷限制非常嚴重,太多火爆的小程序被微信直接封殺;小程序入口太深,很難找到等。
(二)手機App
1、優勢:占據了客戶的手機桌面,突出明顯,入口淺,隨時都可以打開使用;可實現功能多,特別是在營銷領域,不怕被封;所有客戶、產品、營銷數據歸自己所有;可以低成本舉辦各種營銷活動,速度快;將企業內部管理與營銷結合;非常適合沉淀粉絲,維護老用戶,提高用戶的忠誠度,實現老帶新。
2、劣勢:App用戶需要下載才能使用,占據手機內存,推廣沒有小程序簡單。過去App開發成本比較高,但是在應用公園自己制作可以節省90%以上。
馬化騰在今年兩會時回答記者提問時說:“小程序并不是想取代App,而是降低App的用戶流失率。”隨后,微信官方給出了小程序跳轉App及App跳轉小程序的方案:
已經開啟跳轉功能的App,用戶把App內的產品、資訊等分享給微信好友,在微信里直接以小程序卡片的形式展示,打開后,就能拉起對應的小程序;在小程序內,點擊App按鈕也能直接拉起手機中已經安裝的對應App。
對于App來說:把APP的商品、資訊等以小程序的形式在微信里傳播,以小程序的橋梁,讓APP可以更加方便、直接的獲取流量。
對小程序來說:小程序本身就可以實現APP的部分核心功能,對于不想下載APP的客戶也可以做到承接,避免流量的白白流失。后期通過功能的延伸,引導客戶到APP,非常方便。
這種共融共生的模式,對于客戶來說,輕量級服務可以使用小程序,方便快捷,重量級服務可以使用APP更比較全面。對于商家來說,完成了流量的閉環,相互配合,更加系統的服務客戶,促進銷售。
App和小程序的運營角色劃分有一個比喻非常恰當:微信10億的社交流量,相當于一條大河,微信小程序就是捕魚的工具,App相當于自己的池塘。
如果只有小程序,就需要不停的捕魚(拉新、宣傳),但是沒有沉淀的平臺,入口深,用戶流失非常嚴重。現撈現吃,不撈就沒得吃,而且這個漁網可能隨時被微信收走。如果只有App,自己養魚的速度比較慢,在微信社交時代,天然失去了一個引流渠道。
而App+小程序的聯合運營方式,利用小程序在微信里面曝光,通過部分核心的功能做誘餌,吸引用戶關注,然后引流到自己的池塘(App)。在自己的池塘里可以把小魚養成大魚,持續貢獻利潤,還可以大魚生小魚,進行老帶新。
所以,從運營上講,小程序和App本身并不沖突,甚是互補的。小程序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,擴大了用戶基數。而更加復雜的交互、類似多店鋪商城、社區討論、分銷等系統的功能,原生App目前仍是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