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APP的用戶,用戶有權督促軟件企業自律。例如,要求企業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獲取用戶數據,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個人信息安全;充分聽取和尊重消費者的合理訴求和意見,并及時給予反饋。消費者在提供相關服務、履行告知義務時,應當以簡潔、醒目、通俗易懂的方式避免誤解和誤讀。
當然,企業需要賺錢,不斷有新用戶,增加用戶粘性,所以他們還是很難綁住手腳。也許只有通過明確的法律,我們才能為用戶信息提供有效的保護,
目前,我國已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對APP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,但涉及的懲戒措施和賠償力度不夠。因此,有必要進一步明確交易雙方在網絡信息服務中的權利和義務,特別是APP服務商的義務和責任,有效應對與個人信息和數據應用中心相關的風險,讓網絡時代的數據產業在法治范圍內發展。
另一方面,產業信用、市場監管、公安、文化、網絡安全等相關部門需要在監管和治理方面進行合作。比如,開發業務資格審查、APP注冊備案、APP服務功能和內容審查、違規處罰機制等都要聯動,加強源頭治理。
更重要的是,監管部門要嚴懲各類違法違規行為,嚴厲打擊個人信息販賣的黑色產業鏈,形成對侵犯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的常態化監管機制。也可以考慮建立APP聯合抽查制度和黑名單制度,及時宣傳黑名單軟件,提醒消費者謹慎下載。
此外,軟件用戶需要選擇正規有效的渠道下載安裝安全合規的正版軟件,并仔細閱讀app的應用權限、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,或許還能了解操作注意事項。
同時,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。如非必要使用app,不隨意輸入個人隱私信息,不隨意打開并同意相關權限,定期維護清理相關數據;一旦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,要通過有效手段及時主動維權,必要時向相關部門舉報,保護更多消費者免受其害。
只有消費者警覺,法律引導,及時監管,各方才能合力遏制部分應用肆意訪問用戶個人隱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