翟攝,武漢編家譜記者
1550476672317.jpg"/>
你是誰?你從哪里來?去哪里?這三個西方人提出的哲學高級問題,對于中國人來說,也許你回家翻看家譜就能得到一些答案。近年來,武漢掀起了一股民樂編曲熱。昨天剛花了120萬元修完族譜的蔣先生拿到族譜,激動地說終于有了屬于蔣家的教子秘方。
家譜記載了祖上的家訓“清正廉明”
“以外人為榜樣,比以自己的祖先為榜樣更有說服力。”去年,蔣先生在網上找到了武漢幸福大道上的專業家譜學家公司,想把這些家庭成員的信息整理成家譜。經過一年多的編纂,不久前正式完成,家族成員30代,約2萬人,耗資120萬元。其中,約60萬元交給公司編曲,300份排版印刷,其余60萬元用于各地民族搜集資料的費用。
這棵厚厚的家譜上附有一句家訓,其中“誠實守信”是一句重要的家訓。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,像“窮不丟豬,富不丟書”這樣的話也被列入家庭格言。
負責編撰這份家譜的公司,負責人曹勇說,過去家譜比較初級,主要記錄家庭成員的姓名、出生日期、死亡時間、埋葬地點、婚姻等信息,而現代人則給家譜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情感寄托。除此之外,他們還會根據家庭發展脈絡細化家庭風格和家庭指令,作為激勵后代的重要方式。“手里拿著家譜,可以看到很多代祖先的情況,家風家訓一目了然。”
有一個特殊的公司用于家譜修復。
尋根問祖促家譜經濟。記者在網上搜索,發現武漢有幾個專修家譜的公司。一些公司人聲稱擁有高科技軟件,并使用“互聯網”為顧客編輯音樂。
武漢化工區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劉偉說,公司剛成立的時候,有專門的團隊為客戶修改譜圖,但前期收集資料、排版、校對都要花很多時間。購買100多個姓氏的數據庫后,原始數據的收集效率大大提高。
曹勇介紹,他們花了160萬元開發了一款名為“云碼家譜”的軟件。如果某個家庭想要編輯家譜,只需要給一個授權,讓遠在國外的親戚可以進入系統填寫個人資料,隨時隨地在網站等平臺進行編輯。但是編輯輸出后會收取一定的費用